一个没有常识、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中二病人(话痨)的自留地。

该频道不专注于 Daily 或 News,而是一个记录我当前关注和思考内容的地方。

1. 随机事项:每月为自己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。(大概率🐦🤣
2. 同步内容:我会收集在其他平台上发布的内容。
3. 私人笔记:没经大脑的学习笔记以及一些个人随想。
4. ACG 内容:浓度高的部份还是挪到 另外一个频道 @tomoko_acg
5. 内容转发:在这个频道上转发的内容并不必然代表我个人的立场。
从众心理

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,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。


中医、凉茶、喝汤、以形补形……这些观念是我从小从家里传承下来的传统知识。在我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些观念一直是我的世界观基础之一。作为广东人,我总觉得这些东西被全世界普遍认可。从电视剧、广告,到家里的长辈和朋友,似乎「人人都这么说」,于是我也就信了。
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逐渐意识到,这些所谓的「祖宗传下的知识」其实大多是不科学的、带有偏见的。在中药中,几乎没有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验证有效的药物 。凉茶、炖汤不过是一种饮料和烹饪技巧,大多没有药用价值(若还要声称苦口良药的话,那简直是负分)。在现代医学中,上火这一概念根本不存在。《本草纲目》若仔细审视,更像是一本「笑话大全」…

因此,如今在判断某些知识时,我总会反思:「这是我在什么年龄段获得的知识?」如果是 20 岁之前形成的认知,我通常会打个问号,然后重新学习并加以确认。(历史知识也是如此,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)

现在,我可能会和父母争论炖汤或者凉茶不好喝就不喝。但是大多数时候,我无法说服他们。生病时,他们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,于是就去煲凉茶。他们觉得静待自愈是一种无所作为的行为,而吃那种「看不懂药名的药」则会被视为邪教行为😂

PS. 然而,像「燕窝、海参、冬虫夏草没有用」这样的说法,他们倒是容易接受,毕竟「没用的话,就能省钱了」。

#清醒思考的艺术
倖存者偏差

以前,我或许会憧憬漫画作品中人物多姿多彩的生活,但长大后明白自己终究只是旁观者。若真的身处像《进击的巨人》的世界,较大可能在莱纳破门进来的那天就会被巨人踩死吧。

第一天就去世的人,哪有什么故事可言呢?故事中的主线人物,毕竟都需要是特例的 0.01%,才能足够吸引人。就像在赌场看到别人连续 20 次翻出正面、赚得盆满钵满。但清醒的人应该不会因此而跟风赌博吧。

我很喜欢作者、漫画家、乐队 (不是) 这种职业。然而,没有家里衣食无忧的背景,只有一次尝试机会的话。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全职去做这种事情吧。毕竟,成功率摆在那里,我没有能力去赌我就是那 0.01%。

我也想找一些更普通、平淡的,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来看。例如《读库》中收录的文章,大多属于这种类型。不过,这类故事一般是非虚构类作品。

#清醒思考的艺术
 
 
Back to Top